作者肖江虹(肖江虹,男,贵州省修文县人,1978年出生。贵州文学院签约作家。)谈《百鸟朝凤》的创作:nnA文惺网
nnA文惺网
nnA文惺网
原题《创作谈:远去的诗意 》正文如下:nnA文惺网
我有一个发小,他父亲当年是我们村子里最优秀的唢呐匠,村里有高寿的老人去世,他都会到灵堂前独奏一曲。这个时候一村子的人都会很认真地听他演奏,我那时听得很认真的,总觉得他的唢呐能吹出许多美妙的东西。他自己也感觉到很自豪。他姓胡,村子里人人都叫他胡大唢呐,这是一个满含尊敬的称谓。nnA文惺网
我这个发小大约十来岁的时候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但是和父辈相反,他对这个古老的职业没有一点好感。当然,对这个充满诗意的职业尊崇感的丧失,首先是他身边的人们。因为这个职业,他快三十了都还没有讨上老婆。万般无奈,他只好进城打工去了。nnA文惺网
去年年初,老家有个亲戚去世了,我回去奔丧,竟然看到我的这个发小重操旧业了,他有了一个新型的唢呐班子,差不多都武装到牙齿了。攀谈中他告诉我:胡乱吹吹,就是图个排场,钱给得也多,比在城里打工舒坦。 nnA文惺网
听他们吹了一场,我觉得这个曾经如此诗意的职业其实已经消亡了,最多就是徒有其表而已。nnA文惺网
毋庸置疑,城市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尤其在乡村,既定的秩序在无声无息中被无可逆转地改变,在物质层面得到极大丰富的同时,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却渐行渐远。那些关乎道德的、文明的、历史的,甚至是人心深处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不可触摸的乡村气质,正被一点一点地挤压、流失,直至消亡。 nnA文惺网
我理解一个群体的弱势,不只是诸如贫穷、匮乏这些外在的、表象的东西。那些曾经美好的、引人向善的、充满悲悯情怀的东西的日渐消亡,可能才是一个群体滑向弱势的最大诱因。nnA文惺网
感谢《当代》,这个和我同龄的、也是我一直仰视的文学杂志;感谢我的责任编辑周昌义先生,他用一个长者最无私的情怀给予一个后进的帮助和提携;感谢《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能让更多的人读到我还不算成熟的文字。nnA文惺网
(完。)nnA文惺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