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生平zUP文惺网
zUP文惺网
陈寅恪(1890-1969),1890年7月3日(清光绪十六年五月十七日)生于湖南长沙。祖籍江西修水,出身官宦家庭。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光绪十二年进士,授吏部主事。夫人唐?是清朝台湾巡抚唐景松之孙女。祖父和父亲都是维新派,戊戌政变后被贬官回乡闲居。zUP文惺网
陈寅恪幼年时与兄弟在家塾读书。1904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巢鸭弘文学院。次年因病回国,就读于上海吴淞复旦公学。以后又曾几次出国留学,先后在法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社会经济部、美国哈佛大学等著名学府学习,钻研攻读梵文、巴利文和比较语言学,具有英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阿拉伯文、波斯文、梵文、巴利文、满文、藏文、蒙文、突厥文、日文等文字阅读能力。他在深厚的家学根基上,吸收了西学的丰富营养,为其渊博的学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zUP文惺网
1925年,陈寅恪从国外归来,应北京清华学校的聘请,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同为国学研究院导师。他除了指导研究生外,还在北京大学兼课。同时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地进行研究。zUP文惺网
1930年秋,清华学校更名为清华大学,并改隶教育部,陈寅恪任中文、历史、哲学系合聘教授,并为中文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开专题课,如“佛经文学”、“世说新语研究”、“唐诗校释”、“魏晋南北朝史专题研究”、“隋唐五代史专题研究”等。他在授课之余,精研群籍,史、集部之外,并及佛典。他早年在金陵居住时,与支那内学院邻近,已泛涉佛典,此时更进而为译本佛经之研究,并以高丽藏本校梁慧皎《高僧传》。此外,他还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故宫博物院理事等职。zUP文惺网
陈寅恪由于原攻比较语言学,又通晓多种文字,故从汉文以外,广泛搜集资料以治史,运用中西考证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一些史料穷本溯源,核订确切。他所用的考证方法,是先确定“时”与“地”,然后核以人事。zUP文惺网
合则是,否则非。在一般史实的考据上,注意对史实的综合分析,从许多事物的联系之中考证某一个事物是否存在和发生,以及发展变化的情况。zUP文惺网
他的这种科学考证方法,其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乾嘉时期的考据学家,发展了中国的历史考据学。他对于佛经的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流、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问题的研究,都有很重要的发现。他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和《清华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许多很有分量的论文,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zUP文惺网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陈寅恪85岁老父亲散原老人居北平,因忧愤绝食五天而死。他与兄隆恪、弟方恪、登恪等料理完父亲丧事后离平南行。当时清华正准备迁往长沙。陈寅恪随校南迁,沿途历尽艰辛,于11月下旬抵达长沙。不久,由于时局变化,清华大学临时校址又决定迁往云南。他又携家眷再南下,经香港转赴云南。抵港后,夫人唐?因沿途劳顿过度,心脏病复发,不得不留港。陈寅恪安顿好家小,于次年春节后只身经滇越铁路去云南蒙自,到蒙自后即感染疟疾。后来,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春,陈寅恪由蒙自移居昆明,而此时家属仍寓居香港,因经济困难不得不寻觅租金低廉的住处,在港4年,迁居六次,足见生活之窘困。zUP文惺网
在这期间,陈寅恪在西南联合大学讲授“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并为研究生开设“白居易”专题课。此年春季,他接受英国牛津大学特别讲座教授之荣誉聘请,并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之职称。暑假后离昆明赴香港,拟全家搭轮船去英国。抵港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因阻于战火,轮船停航,被迫滞留香港。秋天重返昆明。次年3月,由昆明赴重庆,出席中央研究院会议。当时物价涌涨,生活艰苦。夫人仍卧病香港,他暑假后再至香港,待机赴英,既不能成行,便就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zUP文惺网
此年春天,他在香港完成《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941年冬天,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陈寅恪离开香港大学闲居在家,生活十分窘困。日本人震于陈寅恪文名,特命军部“妥为照顾”,曾送去面粉多袋,以示笼络,但遭到他的拒绝,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虽处困境之中,仍于年末校读完《新唐书》第二遍。继又购得商务本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十二册,并于岁尾读完。其治学之勤奋如此。次年仍困居香港。正月至春末,再校读《新唐书》第三遍。5月,始由香港取道广州湾返内地。然后抵桂林,在桂林停留一年多,先后任教于广西大学和中山大学。不久,又由桂林启程北行,经重庆转赴成都,任教于燕京大学。当时,面对民族危机加深,国民党政权的腐败统治,使他感到痛心疾首。他在自己的一首诗《病榻作时目疾颇剧离香港又三年矣》中云:“携家未知家何置,归国唯欣国尚存。四海兵戈迷病眼,九年忧患蚀精魂。”可见其对这一时期颠簸生活的感叹。尽管如此,他仍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写作出版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两部著作,对中国隋唐史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益的见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zUP文惺网
1945年初,陈寅恪因工作劳累过度,生活又十分艰苦,左眼视网膜剥离加重,而终至失明。同年秋天,英国牛津大学约请他赴伦敦治疗目疾,并希望治愈后能留牛津讲学。他由成都搭机去昆明,再经印度乘水上飞机去伦敦。抵英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那里的生活条件也不好,虽经用电针治疗视网膜,仍无法平复。次年春,辞去牛津大学汉学教授职位,离英返国。途中绕道美国到纽约。原拟再试医疗眼疾,后闻美国医生对此病也无良策,遂未停留。zUP文惺网
1946年4月,陈寅恪归国,10月经南京转上海乘轮船返回北平清华大学,仍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研究。当时时局日非,生活窘困,眼疾更加剧,他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眼不见为净之室”。此年冬天严寒,清华因经费短缺,无力供暖,住户取暖需自理,他因生活之迫,不得不忍痛将所藏巴利文大藏经及蒙古文蒙古图志、突厥文字典等卖给北京大学东方语文系,用以购煤取暖,缓解生活之困。在其58岁所作《丁亥除夕作》诗文中云:“杀人盈野复盈城,谁挽天河洗甲兵。至德收京回纥马,宣和浮海女真盟。兴亡总入连宵梦,衰废难胜饯岁觥。五十八年流涕尽,可能留命见升平。”可见其翘首以盼望升平的心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