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文惺网,悟道读文字,发现世界上另一个真正的您自己!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 > 名家手笔

论鲁迅小说的生命意识

时间:2018-08-31 12:01:21  来源:站长编写  作者:桂山王雄伟
SBk文惺网

这种隔膜不但存在于个体与“外人”之间,而且还深人到了家庭内部。《风波》中的七斤嫂在皇帝坐了龙庭的消息传来之后“恨到七斤”,这并非是为七斤没有辫子而为七斤生命担优(她说他是“自作自受”),而是唯恐“带累了我们”。《弟兄》中的兄弟似乎是“鹊鸽在原”,在弟弟靖甫生病之后,兄长沛君非常着急地为他请医找药,但其真实的动机却是担心弟弟死后其家属的生计拖累自己。如此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人与人之间几乎都处在尖锐的对立中,他人对于特定个体来说都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因此,这些个体便不能不感到彻骨的孤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个体的孤独虽然有经验层面上的社会因素,但这些因素却都不是偶然的、稍纵即逝的,而是必然的、永恒的,它们成了偶然个体存在的一种本然处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独也就成了个体本然的不可改变的存在状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个体对于他人来说是纯属多余的外在的存在。孔乙已活着是他人取笑的材料,“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对于他人来说,他们是异己的甚至没有理由的存在,因此,他们也就只能孤独的活着,孤独的死去。鲁迅小 说 的绝望意识不但表现在对生命孤独状态的发现和揭示中,而且更深刻地表现在对虚空的自觉上。这种虚空意识首先表现在:人既然无法避免自身的有限性,因而人在本质上必然是虚空的。SBk文惺网

如前所述,中间物意识是以时间为背景的;对于特定个体来说,其生命都只能有一定的时间长度,其终点就是死亡,就是坟。这一有限性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这是个体生命虚空、荒诞的表现。正是出于这种虚空意识,他的小说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死亡,并由此形成了死亡者的形象系列:这里有上一代知识分子孔乙己、陈士成,有新一代知识分子魏连受;有革命者夏瑜;有愚昧的民众华小栓、阿Q;有农村妇女祥林嫂,有知识女性子君;有未成年的儿童宝儿;有人类的母亲女蜗;有饿死在首阳山上的遗老伯夷、叔齐;甚至还有动物,如被黑猫所害的小兔、被鸭子所吃的科斗??这些死亡或有价值,或无价值;或祟高,或卑下;或自然,或偶然。不管它们本身性质如何、具体原因何在,它们都指出了生命无可掩饰、无法回避的真实。这里流露出来的正是对人的生命本身的绝望。个体生命不由自主地被抛掷在世,面临唯一的真实竟是死亡;而且有限的生命竟也是向死而生、为死而活。鲁迅小说对死亡的大量描写,揭开了生命的这一真实底蕴。SBk文惺网

生命的终点是“虚空”,那么,在“向死而生”的生命历程中,在个体生命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上,生命的存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答曰:仍然是“只有一个虚空”(《伤逝》)。这种生命历程中的“虚空”最集中地表现在人生在世时那些无往而不在的让人无法选择而又不能不选择的二难困境中。外在世界不但没有为有限的个体生命的实现创造条件,反而时时处处为其设置障碍,使之陷人这种悖论式的绝境中。在此困境中,人们自然只能领悟到生命的虚空和世界的无意义魏连受作为一个“异样的人”,喜欢发些没有顾忌的议论而导致失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要坚持他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就必须以牺性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活不下去”);如要活下去,就必须“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涓生在业已失去对子君的爱情之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离异,要么苟活。离异固然可能救出自己,但又可能牺牲子君(“我想到她的死”);而荀活下去,虽然可能使子君免于死亡,但又要以牺牲自己的个人自由意志为代价。在魏连受、涓生的如上两种选择中,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但又都是有罪的;因为其中任何一种合理性的实现都是以对另一种合理性的损毁为前提和代价的— 两种都具有合理性的选择本身正构成了悲剧性的冲突。虽说个体生命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是在这种境况中,他们却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而一旦在其中作出了选择,也就等于同时选择了“有罪,’这就使他们处在了极其虚空、荒诞的境地。这种境地正是生命存在的困境所在,其中浸透了贬人肌骨的有关生命存在状态的绝望意识。无怪乎在作出了无法回避的选择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感到了生命的虚空、无意义。魏连受的选择使他在胜利的同时感到了“真的失败”。而涓生在子君死后痛感希望、欢欣、爱全都逝去了,“只有一个虚空,我用真实去换来的虚空存在”。生命的终点是虚空(死亡),而生命的向死而生的历程也因外在世界所抛掷的这种二难困境的纠缠同样成了虚空。鲁迅小说所展示的这种孤独、虚空的生命存在状态既为特定背景中的人物所拥有、所体悟,当然更为作者所拥有、所洞察,是他自我心境的折光;因为只有当创作主体对生命有如此透彻的感悟时,他笔下创造出来的人物才可能处在如此状态中。这正如他自己所说:“凡是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间者,同时也一定是伟大的犯人。SBk文惺网

鲁迅小说对孤独、虚空这种本然的生命存在状态的深刻体悟,消解了任何意义层次的希望表现出了“推‘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的绝望意识。如果他对生命的领悟仅于此,那么就可能陷人虚无主义的泥淖。但实际上,鲁迅是“轻蔑虚无主义者”的。SBk文惺网

鲁迅之所以在意识到人生在世的虚无、绝望的同时而没有走向虚无主义,是因为他能够从中间物意识内含的执着现在的“时间— 生命观”出发,偏要向它们作“绝望的抗战”并发出了战斗的“偏激的声音”。SBk文惺网

这也就意味着这种绝望只是他思想的山发点,而不是其终点。以绝望意识作为自己生存思想的出发点(即“在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则能使无意义地生存在异己世界中的人获得生命的意义,通过人的自由抉择、白由决断使无来由地被抛掷在世的白我获得生命意义的确证从而“在无所希华中得救”。因此,在鲁迅的生命意识中,“绝望”为“抗战”提供了前提和动力,而“扰战’乡则为“绝望”提供了目的和意义。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正如李长之所说:“因为他虚无,怡恰可以发挥他那反抗性,鲁 迅 小 说中的“绝望的抗战”这一生命意识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它说明“抗战”的对象是“绝望”,即习反抗绝望气二是它又表明“抗战尸本身又是“绝望”的。从第一个层面上来看,因为抗战的对象是生命存在本源性的孤独和虚空,所以它不可能借助于任何异己的外在力量来实现个体生命的意义,而必须依靠个体生命的自我负责、自我抉择和自我行动来确证自我的存在价值。不妨说,生命的存在意义也就在于个体生命自主、自为的“当下之行”中。从这种生命价值观出发,鲁迅小说批判了放弃精神信仰、因而也放弃自主抉择责任的思想倾向。反抗绝望意味着个体生命通过自主自为的行动,在绝望的世界中找寻自我的意义。外在世界无法为人提供意义和价值,因此它们只能由行动主体来自我测定、自我承担,使“自身”成为“神”。Cs7所以,人的自主自为的另一面就是自我负责。放弃选择的责任即放弃了自我,放弃了生命;而不负责任的选择同样会使自我生命误人歧途。吕纬甫本是一个祟尚新学的知识分子,但当一个残酷的二难选择摆在他面前时,他为了维持生计而放弃了自己的信仰。这种“敷敷衍衍,、“随随便便”的选择固然有其不得已之处,但屈服于低层次的自我生存本能而放弃自我的自由意志的行为至少可以说是不负贵任的。虽说这其中的任何一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但这两种合理性并不是对等的;真正使人成为人、使人获得生存意义的却显然是对自我意志的坚守。对这种不负贵任的选择,吕纬甫也深感“无聊”、“消沉”;作者对此显然也是持批判态度的。耍明确这一点,我们不妨进一步把他和魏连R作一比较。如前所述,魏连及与他一样,也面临着如何活下去的问题。尽管他选择的也仿佛是吕纬甫的人生道路,其中也包含着“罪性”,但同中有异的是他始终没有泯灭自我的自由意志。他是以一种变态的方式来向外在于自己的世俗世界复仇。不管他所选择的方式如何,他敢于坚守自己的意志、敢于自我负责的精神本身正是其生命的价值所在。而这恰恰是吕纬甫所缺乏的。SBk文惺网

在以上这些小说中,鲁迅主要是从负面批判了放弃选择责任和对选择不负责任的生命态度。因为在鲁迅看来,这两种生命态度都无从证实生命的意义,因而也无从借此来与绝望抗战。鲁迅小说也从正面表现了对子生命的应然态度,这可以伤逝为代表。在与子君的感情出现裂痕之后,泪生深刻地反省自己“大半年来,只为了爱,— 育目的爱,— 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气而后随着爱情的消逝.原来仅仅包蕴在爱悄中的生命意义也便丧失殆尽,他不能不感到失去生命本源意义以后的空虚和绝望。为了反扰空虚和绝望以寻找生命的意义.涓生在二难抉择的困境中作出了自主抉择— 与子君离异。他对这一抉择是负责的,其原意乃在使子君和自己能够贯彻自由意志,同去开辟“新的生路”。但是,这一反抗绝望的行为随着子君的死去换来的也“只有一个虚空,我用真实去换来的虚空存在”。即便如此,涓生为了反抗这一新的虚空和绝望,仍然相信“新的生路还很多,我必须跨出去,因为我还活着”。在他看来,生命在世(“活着,’)的意义,就在于以“跨出去夕,的行为去开辟“新的生路”,以不断的寻路和不断的“跨出去”来确证生命的价值。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推荐资讯
图解浏阳蓝思的风水如何破
图解浏阳蓝思的风水如
关爱健康远离黑公司浏阳蓝思科技公司
关爱健康远离黑公司浏
蓝思“红楼”头牌厂妓尹红果解诗
蓝思“红楼”头牌厂妓
做人心要大一点
做人心要大一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